相较于雅文化特有的明晰、系统的特性,俗文化就显得轻松多了——不仅丰富,而且有趣,再者,俗文化的全身都包含着一股“扑朔迷离”的模糊感,这种模糊感让人感到有趣,而又包含了一点神秘主义的意味在其中,而这种不可名状的东西,就是俗文化所能带来的最大效用——战胜困难的信心。
如果你身处船只,面临着大江的威胁,时刻可能因触礁而死,那么,你会怎么做?是在大脑中进行精密的逻辑运算,得出最好的解决方案,还是选择嚎啕大哭,回忆自己不堪而又值得被诉说的记忆?以上两种解决方式,实际上表明了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两种生活态度——或者用理性的要求严控自我,或者以感性的方式沉浸其中,而《桑青与桃红》中,一种有别于前两者的玩法,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参考。
“扶乩观雨”,一种以占卜的形式来求雨的办法,被小说中的老先生所使用。这种办法,从现代社会如此发达的今天,当然不具有可信度,连小说里的流亡学生都不信这一套,更何况现代人呢?
可我并不打算讨论这个话题,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这种行为的周围环境上来。
翻看小说,我们可以发现,在搁浅的第四天,老先生就开始提议进行占卜求雨了,为什么老先生会突然想到这种办法呢?首要原因还是在于水资源的缺乏,小说里说道:
“雨、雨、雨,我们谈雨,求雨,卜雨,梦雨。下雨水涨,船就可以在牙齿缝里飘起来了。”
“口好渴!”
“什么人说口渴,我就更渴。峡里的太阳只晃那么一下子,人就那么渴法。难怪后羿要射掉九个太阳!”
嘿,不就是因为有实际困难,老先生才会想要占卜嘛!
但,老先生又为何想要占卜?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回答,且看另一段原文:
“我和老史听见那一番话马上叫好,抢着要扶架子为鬼神鞋子。老先生说他必须做扶乩人,只有心诚的人才能把鬼神请来。”
在面临困难之时,大家回想一下,一般会出现什么场景?会有一个人领头,号召大家战胜困难,接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热心人士,积极为困难的战胜奉献属于自己的力量——这,是为了什么?
在很大程度上,这可能是为了在这类重大事务中表现出自己的存在,表现自己处理危机事务的能力与价值。
而在小说的主人公桑青看来,一场能够参与的占卜不仅有着上述诉求,还有着对于神秘事物的强烈好奇心理——否则她们也不会要“抢着要扶架子为鬼神写字”了。而对于一种用科学难以解释的事物,除了对它充满着崇敬或者不屑的态度以外,还有一种态度可以表达,那就是一种“娱乐的态度”。
这种“娱乐的态度”在桑青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,虽然桑青事后还向老先生质疑了这场“法术”的功能性,不过她到底还是积极参与了这场活动,那么这场景活动能为桑青带来什么呢?
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参与行为以及价值标榜的作用以外,桑青的所作所为,还可以帮助大家缓解多日以来的紧急处境所造成的各种心理压力,以“娱乐的态度”面对这场具有一点点娱乐性质的活动,绝不仅仅只是精神上的放松,它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对困难中的人们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。
而这种暗示,在作者的笔下是如何表现的呢?我们可以注意到老先生两次占卜活动的内容。
依据占卜求雨的活动规定,想要进行这场活动,必须有神相助,而老先生在两次活动中请来的神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家——一位是杜甫,一位是诸葛孔明,一位是大诗圣,一位是大军师,还都是被困地附近的名家!从老先生的行为上,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,他的选择是有目的性的——一种具有接触律性质的行为方式,能够让遇到困难的人们在解决问题时,能够因为“亲信力量”的存在,而增加更多的战斗勇气。
但是……为什么老先生要请两位,而不是只请一位就可以完成占卜活动呢?实际上,还是老先生担心消极的结果会影响大家的情绪,而所作出的妥协:
“杜老走了。杜甫是诗人。咱们再请一个兵家吧!咱们现在困在历史有名的雄关险滩上,只有兵家的话才可相信。”
呵呵,要是“杜老”的占卜结果积极,想必老先生是不愿意再进行这场活动的,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,这场占卜活动的流程是如何的呢?
我们可以确认这场活动是有目的性的;除此以外,为了增加这场活动的神秘性,或者说是模棱两可的程度,活动的表现结果一般具有一定的随机性,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;当然,如果结果不利,大不了我们再来一局,那结果总会有利的。
这场占卜活动除了可以从老先生的表现程序方面来了解,我们也可以换一个思路来继续窥探这场占卜活动的其他意义,而这种意义很有可能已经包含了作者的内心想法。让我们回顾老先生在这两场占卜活动中的言语:
“诸葛公,您老一声英烈,一心要恢复中原,重整汉室。现今中国也是三分国:重庆国民党,延安共产党,日本人的傀儡政府。咱们这一船人道重庆去,也是因为忧国忧民,要为国家做点事情……”
实际上,老先生的占卜活动包含着非常直接的现实动机——在危难的国家面前,船上的一行人能够做些什么?能够被赋予哪些意义?
借鉴图腾对于神秘敌对力量的克服,我们或许就可以破译这个密码——至少通过这样神秘的占卜活动,能够为桑青所处的那个时代做出一些积极的努力,唤起桑青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振奋。